画家姜林和: 姜林和的官方网站,中国画,黄山魂, 姜家黄山,姜氏牡丹,中国山水画,中国花鸟画

丹青神韵赞黄山

—中国美术馆举办姜林和画展纪实

汪鸣

一月的北京,气候稍显寒冷。但是,中国最高艺术毁堂——中国美术馆却异常火爆,门庭若市,由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作部、荣宝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姜林和画展》元月22日至27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题写书名的《姜林和画册》第二册也同时出版发行。这是我市美术界的一件盛事。

《姜林和画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中央方厅举行。厅内摆放着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大为题写的“姜林和画展”五个苍劲大字的巨型屏风,周围摆放着鲜花花篮,6位礼仪小姐面带微笑站立在屏风两侧,整个大厅铺设大红地毯。开幕式由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寥廷建主持,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吴俊学致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二炮政委隋永举上将、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王琦、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吴俊学、中央美院副院长、美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叶毓中,中国美术出版社总社董事长、荣宝斋总经理郜宗远等领导同志为姜林和画展剪彩。首都各界知名人士以及新闻界的朋友共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熟悉姜林和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牡丹堪称一绝,被当代美术界誉为“牡丹王”。然而,这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作品中,除保留以牡丹为中心的花卉外,重点突出了以黄山为背景的山水作品,这是许多熟悉他的人所始料不及的。看了姜林和的画展以后,黄山一时成为参观者谈论的中心话题。

著名美术评论家李绪萱先生反复看了多次后评论说,画黄山的画家无计其数,以“黄山图”闻名于世的当代画家耳熟能详的便有刘海粟、董寿平、郭传璋三先生。刘老情寄黄山云霞,十登绝顶精心观察,终于悟得一个“厚”字,旋即泼以重墨浓彩,染出雄厚的刘家“黄山”;郭老魂系黄山烟云:理出一,“轻”字,尔后伏案细描淡写,一尽烟云婀娜多姿之态,形成清秀的郭家“黄山”;董老独钟黄山松石,从中读出一个“苍”字,从而竭力表现石之瘦峭、松之挺拔,终得苍劲的董家“黄山”。

姜林和是土生土长的黄山人,对黄山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理解。少年时代就自研丹青,看的是黄山,梦的是黄山,画的也应该还是黄山,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夙愿。青年时代除了经常陪同各地名家上山观光之外,独自进山体验的次数就不是十位数能容得下了。他餐风饮露,卧石沐云,眼观云涌山摇,耳听树咏泉鸣,动情地与黄山景物交流。重点观察山、石、松、云,并透过它们的形体,看到了厚重云雾吞吐八荒的奔腾气势,苍莽山石迎风起舞的雄俊身影,挺拔劲松一尘不染的青翠欲滴。为了体现黄山的诗意,在构图上主张激情渲染,以映衬的手法表现山峰的笔势,在意境上唱咏山魂,追求雄奇、深厚的大山古松、瀑布之风范,使画面新颖独特,诗意盎然。这是姜林和经过十年练笔、十年试锋、十年造型,终于唤出的姜家“黄山”。

纵观姜林和的“黄山”,无论以山为主,还是云雾为主,都不忘巧妙处理白云、峻山、翠松三者的亲密关系。云团或大或小,皆成翻腾奔泻之势,但它有别于无情冲击礁山的汹涌海涛,而似胸怀博大的伟男,不知疲倦地用激情拥抱群峰、滋润翠松;山峰或多或少,都取苍润摇曳之态,丝毫没有刺天割云的华山那般脆硬,犹如坚毅而有韧劲的女中豪杰,在茫茫云海中从容周旋,顾盼生姿;老松虽绿,却不稚嫩,或探“龙身”于峭壁,或耸“铁柱”于山巅,不管斜出直立,均在昂头舒臂,令人想起戏云的海燕、弄潮的顽童。柔而雄深的云团,苍面俊秀的群峰,坚而活泼的翠松,从形态到位置,在姜林和营造的画幅上极尽变化之能事,那磅礴的气势,抒情的笔触和清新的意境,给观者带来多层面的美感。画面上偶然出现的珠帘飞泻,琼楼半掩,则使黄山更添几丝玉宇色彩。看了姜先生的黄山图,方知不登黄山真遗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黄山之子奉献给首都北京新年的这份厚礼,是他历经艰辛,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执著追求的结果,无怪乎身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刘云山先生能专程前往美术馆饶有兴致地观看画展,并与姜林和亲切交谈合影留念。就连俄罗斯画院院长、著名油画家阿列克﹒阿尔基马索夫先生观看姜林和画展后也称赞说:“姜先生画得很好,您画中的黄山风景太美了!”甚至在美术馆工作了多年的老同志都说:“一个业余画家年个展能引起这么多领导和首都各界的普遍赞誉,是美术馆开馆以来所罕见的。”正因为如此,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晚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旅游报等多家新闻单位均作了详细的宣传报道。